废矿光伏这样建!年收高达5000万!专治各种水土不“服”!

来源:
发布时间:2/25/2023 9:44:43 AM
过年期间,负有中国锂都之称的宜春发生采矿乱象——随着新能源一路势好,锂价水涨船高,宜春山里的多金属伴生锂云母矿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。村民们不知道前来采矿的人有没有证件,只知道这玩意能赚钱,带着锄头铲子一哄而上,随着一袋一袋的白色矿石从山头上运下,留下的矿洞越来越多,宜春山上满目疮痍。



宜春市某村后山,地面被村民挖出深坑

这样的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,中国地大物博,矿产资源丰富,本应合理利用使资源得到最大化发展,可是矿区乱像却层出不穷:采矿证早已过期还在继续开采,无视相关规定盗挖盗采,非法占用破坏林地和耕地.....



废弃的矿洞成了丑陋的“伤疤”,为了修复原有土地,达到资源再利用,光伏板帮了大忙:

内蒙古乌海,位于黄河上游,日照资源丰富,矿藏存量丰富,矿产种类高达26种,素有“乌金之海”的美誉。不管是合理的资源开发还是恶意偷采,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短期内甚至永久无法修复的创伤,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了当地政府的首要任务。



依托乌海市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优势,光伏改造成了最优解。



利用采矿沉陷区、露天矿石排土场等闲置土地,建设矿山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光伏发电项目,实现了板上光伏发电、板下生态恢复、土地立体利用,不仅有效解决了矿区水土流失、固草等生态治理问题,还实现了较好的效益修复。



去年年底,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光伏+矿山生态修复综合利用项目二期乌达区100MW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。



项目投产后,可节约标煤约59360吨/年,减少烟尘排放6.22吨/年,二氧化硫排放量31.1吨/年,氮氧化物排放量34.8吨/年,二氧化碳排放量16.2万吨/年,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助力绿色矿山建设。

“金山”再现,脱贫致富

隆隆的采矿声和漫天飞扬的尘土是矿区人民最深的记忆,采矿不仅会造成水体植被破坏,还会导致土地松动造成地基下陷、房屋隐裂。许多人难以忍受这样的环境选择举家搬迁,留在当地的人大多以采矿为生,矿采完了,就得寻找下一个衣食来源。



所以除了修复土地疮痍,矿区政府还得解决当地民生问题。考虑挖矿留下的地貌问题,选择因地制宜,以光伏项目为依托,开发闲置屋顶等“边角料”空间,拓宽群众收益渠道,带领村民集体赚取“阳光收入”,让新能源发展助力乡村振兴。



矿坑镇前马庄的一座山坡上坐落着一组组光伏发电板,总装机容量为475.86KW。自项目建成后,每年约可产生21.66 万余元收益,系统设计寿命为25年,根据组件衰减率计算,25年总发电量1234.33万KWh,25年总收益为487.44万元左右。



矿坑镇光伏扶贫电站自并网发电至今,累计发电量约 419.2万KWh, 22个村共实现收益146.73万元。按照比例向793 户脱贫户进行分红,促进群众增收,保障村集体利益。同时,在光伏日常维护过程中,聘用了3名脱贫群众,每月收入2000元至3000元,通过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扶助功效。

在矿坑修复、强村富民路上表现突出的还有温州泰顺县。



走进西旸镇,占地一千多亩的光伏电站“惊艳”眼球。逢年过节,都有许多游客远道而来,体验“空中看光伏”“光伏+科普”等旅游项目,趣味十足。村民还在光伏板下种植了三叶青等许多中药材。大家亲切地称光伏发电为“山上银行”。



2019年6月底,总投资金额达1.735亿元、总装机容量22.836MW的兴农光伏电站建成使用,这是温州市规模最大的集中式扶贫光伏发电站。



该项目不仅为全县55个村带来1120万元收益,还能为2.4万低收入农户,人均每年获得500元-800元的增收。给原本从这片山坡地上得不到多少收益的村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外,项目建设又增加了就业机会;并网发电后项目日常维护等相关工作,同样需要不少村民参与,为村民提供了额外创收。

国家推动光伏治理

光伏治理,是我国低碳绿色转型兼生态治理的一次规模化的新尝试。

早在2021年6月21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印发了《关于请提供利用采煤沉陷区受损土地发展光伏发电有关情况的函》。要求列入全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规划、重点采煤沉陷区集中的23省115个区市提供利用采煤沉陷区受损土地发展光伏发电的有关情况,推动采煤沉陷区受损土地综合利用。



各省积极响应,围绕愈发稀缺的土地资源问题,探索常规化光伏电站外的其他可能性,与复杂地貌相结合,开发更多适配度高的特色光伏电站应用模式。

去年6月,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,通知指出,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,打造张家口、承德、唐山、沧州及太行山沿线等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,探索农光、林光、牧光互补和矿山修复等特色光伏开发模式,大力发展农村分布式光伏发电,加快发展城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。



今年年初,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“十四五”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,通知指出,完善土地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。建立健全土地兼容复合利用和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政策,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管理、统筹开发利用制度,构建地下空间利用管理制度体系,促进地下空间开发。



近日,河南省委及人民政府联合印发《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》,提出: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,鼓励利用大中型城市屋顶资源和开发区、工业园区、标准厂房、大型公共建筑屋顶等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,结合采煤沉陷区、石漠化、油井矿山废弃地治理等,建设一批高标准“光伏+”基地,到2025年,光伏发电并网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。



矿区重建,焕发新生

随着“双碳”战略推行,煤炭利用占比逐年下降,枯竭废弃矿山数量不断增多。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预计:到2030年,我国关闭或废弃矿井将达到1.5万处,大量土地资源被闲置。

将光伏电站和矿山生态治理相结合,既能解决土地资源有效利用问题,还能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稳定、损毁土地复垦利用、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等目标,可谓一举多得。


平远县东石镇废弃铁矿区光伏电站(广东省梅州市)

东石镇凉庭村的光伏发电项目,总装机容量50MW,投资4.5亿元,占地109.7公顷。项目建成后,年平均发电量可达5326万KWh,将全部并入东石变电站,年产值5200多万元。

该项目作为利用太阳能光照发电的清洁能源项目,将废弃矿山变为绿色光伏发电站,每年可减少1.92万吨标煤使用量,减少5.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、4.83吨二氧化硫排放。



干塘村矿区光伏电站(湖南省郴州市)

桂阳县荷叶镇干塘村,600亩光伏发电场成了昔日矿山上一道靓丽风景。干塘村原是一个老矿区,近百年的开采使矿区生态遭到严重破坏。近年来,该县加快矿山修复的同时,在矿山上建立了20MW光伏发电场,年均发电量1905万KWh,每年产生效益近2000万元,同时让昔日矿山重现生态美。


湖州市妙西“贝盛光伏项目”(浙江省湖州市)

湖州市妙西“贝盛光伏项目”,利用原废弃矿区及周边区域约700亩土地,总投资约2亿元,装设8万余块光伏板,建设20MW农光互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。

据悉,该项目作为新型清洁能源示范项目,建成后将集光伏发电、中药材与现代农业种植于一体,年均光伏发电量可达2000万KWh。发电将全部并入湖州当地电网,每年可为湖州减少6600吨的标煤使用量,减少1730吨二氧化碳排放,并将作为湖州市青少年光伏科普教育基地。

注意:本文由光伏盒子进行编辑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发、作者和本文链接。
  • 光伏盒子
  • 光伏盒子
光伏盒子
光伏盒子

扫码关注光伏盒子公众号

合作伙伴